房企交出业绩答卷,“第二曲线”成效初显

房企交出业绩答卷,“第二曲线”成效初显

近日,上市房企业绩密集发布,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经历深度调整,超六成房企陷入亏损,行业平均净利润率跌至历史低点。


以华润、龙湖为代表的头部房企,主动降低对于传统开发业务的依赖,以高质量发展模式重构业务版图,交出业绩答卷。 

 

行业发展亟待转型


过去一年,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在多个顶层会议中均有出现。进入2025年,“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”,“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”,被写入了《政府工作报告》,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正成为行业打破旧桎梏,焕发生命力的新动能。


中指研究院表示,在旧模式难以维持、政策倡导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背景下,房企在坚持房地产开发主业为群众建设好房子,为消费者提供好服务的同时,持续聚焦自身细分优势领域,围绕代建、综合运营服务等赛道积极转型升级,是探索新发展模式的重要路径。


多年来,房地产行业从未停止对 “第二曲线”的探索。第二曲线的本质,是在第一曲线到达极限之前,释放出新的增长动力,维持整体业绩与经营的连续性。 “新增长点”不难理解,但两个关键性的定语却往往被忽略:其一是“连续性”。


在2018年,房地产曾掀起一阵布局“第二曲线”的热潮,布局机器人、新能源汽车、足球、金融,其核心是将鸡蛋放进不同的篮子,但并非是能够与传统业务形成接力发展的转换动能。


然而,过去两年,房地产新房市场从巅峰时的18.19万亿的规模,先后降到了2022年的13.33万亿、2023年的11.67万亿,2024年的9.8万亿,几近腰斩。整体体量的缩小,意味着尚未形成第二曲线的房企,构建新盘面的难度正在加大,紧迫性急剧上升。

 

“第二曲线”的探索


由于房地产行业独特的结算方式,房企地产开发业务的营收、净利润等数据更多对应了房企过往2-3年前的项目状况。据Wind数据,截至3月7日,在A股、港股房地产上市公司中,共有90家内地房企预告2024年全年业绩。统计显示,在上述90家房企中,共有60家业绩房企预亏,其中,33家连续亏损,有27家则是首次出现年报亏损。在这些企业之中,还能看到一些龙头房企的身影。


伴随市场受政策助力开始筑底,以及房企迎来新的结算周期,业绩与市场的割裂感在逐渐消失,房企也有望在2025年实现利润的筑底。


面对新的行业环境,房企为业绩回升也在加速对于发展路径的探索。梳理2024年盈利的房企,两条发展路径愈发清晰,一是由中海、绿城等为代表的房企,持续聚焦一线城市、高能级二线城市,在确定性最高的市场里减少市场波动的影响。


中海的投资策略是继续聚焦于一线和部分强二线城市,同时积极关注机会型城市,具体会根据不同城市、不同板块、不同项目进行分析。在项目选择上更聚焦于项目的确定性,包括现金流、现金利润情况。2024年中海集团录得营业收入1851.5亿元,同比下降8.58%;股东应占溢利156.4亿元,同比下降38.95%,核心股东应占溢利157.2亿元。期内毛利率为17.7%,较2020年下降约13个百分点。


绿城中国则深耕核心城市。据介绍,在2024年,绿城中国在“北上杭3个城市全年新增货值553亿元,同时权益进一步提升到79%,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。根据披露,绿城中国2024年营业收入约为1585.46亿元,同比增长20.7%;股东应占利润约为15.96亿元,较2023年的人民币31.18亿元下降48.8%。


另一方面,则是由华润、龙湖等为代表的房企,加速构建新的业务模式,经营性业务正变得越来越重要。资料显示,华润的经常性收入业务由经营性不动产业务、轻资产管理业务以及生态圈要素型业务整合而成。2024年,华润置地实现常性收入业务收入416亿元,同比增长6.6%,占华润总营收的比例为14.9%。利润层面,贡献了核心净利润103亿元,同比增长8.2%,核心净利润贡献占比同比提升6.3个百分点至40.7%。


2024年,龙湖非地产业务的营收占比已超过20%,由商业投资、资产管理、物业管理、智慧营造组成的经营性业务,成为了集团整体收入、利润、现金流的主要贡献源。报告期内,龙湖集团运营及服务业务合计实现收入267.1亿元,同比增长7.4%,占比全集团总营收的21%。

 

实现两个转换


龙湖集团管理层表示,过去几年,在地产业务受到冲击的情况下,运营及服务航道成为集团收入、利润及现金流的重要贡献源。根据龙湖的计划,在2028年,龙湖集团经营性收入贡献占比将达到50%。


作为行业中以安全稳健著称的企业,龙湖在收入结构转换的同时,还在进行债务结构的转换。


在2024年度业绩会上,龙湖管理层介绍了债务转换“两步走”的思路:其一,强化正向经营性现金流,减弱业务与高杠杆的捆绑,转而以内生动力驱动发展;其二,借助持有型物业,增加经营性物业贷,拉长借贷年期、降低融资成本。


2024年,龙湖集团有息负债规模下降163亿元至1763亿元,在过去两年累计压降超过300亿元,期末净负债率为51.7%,下降4.2个百分点,资产负债率(剔除预收款)为57.2%,下降3.2个百分点,较3年前已累计下降10.2%。


根据时间表,预计在2025年末,龙湖的有息负债将下降到1400亿元左右,在这之后,龙湖将成为整个行业为数不多,能够把信用融资降到10%左右,而且还在健康发展的企业。


2024年财报不仅是一份业绩公告,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宣言:房地产下半场的赢家,属于那些在安全稳健的基底之上,敢于打破路径依赖的企业。龙湖等头部房企,正以先行者的姿态,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新发展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