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建明委员:借鉴香港经验 为闲置工业用房找到出路

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4日电(人民政协报记者 纪娟丽)近年来,由于劳动力成本提高、产业升级等因素,一些民营中小制造业企业经营困难,有的迁往海外,有的缩产甚至停业,导致了大量厂房闲置。如何盘活这些厂房,避免资源浪费?全国政协委员、香港泉州社团联合会会长叶建明建议,可以借鉴香港经验,为大量闲置工业用房找到出路。

“工业用房大量闲置,在各地是个普遍现象,特别在制造业密集的地区更为严重。”叶建明说,仅在自己家乡泉州地区一带,闲置的厂房就不少。随着城市建设的规划和发展,有些闲置厂房周边成了城市住宅区、商业区、文化区等,闲置厂房也与所在城市区域规划不相适应。“在中国从高速度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,解决旧厂房的闲置和低效利用,优化资源配置,应加快提上议事日程了。”

香港也曾出现过大量闲置厂房,其解决之道或可为内地提供借鉴。叶建明说,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香港加工贸易腾飞,在九龙、新界等地兴建了大量的工厦。80年代以后,很多企业迁往内地,工厦大量闲置。此后,香港出台相关政策,有效盘活了闲置资源。

为此,叶建明建议:一是各地摸清底数,了解空置厂房数量、面积、区位、厂房结构等,建立闲置资源信息库。一方面为制定政策措施、实现城市科学规划、解决闲置厂房、吸引新企业入驻等经济社会目标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;一方面及时公布信息,鼓励闲置厂房进入市场交易,建立盘活闲置厂房的长效机制。二是制定差别化政策,指导并规范闲置厂房再利用,包括出售、租赁、改建等。比如,香港一些闲置工厦便与城市整体规划结合,创新经济业态,建成文创中心、孵化中心等,重新焕发活力。

“一些配套成熟的厂房,还可以在改变土地用途、补地价、解决消防等问题后,拆旧建新,建成商品房、经济适用房等。”说到这里,叶建明特别提到,根据香港的经验,这类改变用途的闲置厂房不宜使用“招拍挂”,因为工厂主会担心资金实力雄厚的房地产企业抢走项目,因而缺乏活化旧厂房的积极性。

叶建明说,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解决闲置厂房不宜一刀切,要因地制宜,还要注意保障厂房权益人的合法权益。